导师有“化”说 |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黄兴教授解析微观催化前沿研究
日期:2025-04-02 阅读次数: 作者: 来源:

为推进导师进社区开展育人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和谐导学关系,赋能学生全面发展,3月31日下午,第七期导师有“化”说在“一站式”健身活动共享空间党团活动室顺利举办。国家级青年人才、博士生导师黄兴教授以“电子眼洞穿神奇的微观催化世界”为主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分享在科研路上的经验心得。活动由创新创业党支部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支部联合承办。

电子眼洞穿神奇的微观催化世界

黄兴老师依托其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系统介绍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方法学体系与应用领域。通过发表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期刊的系列突破性成果,深入剖析了该技术如何在微米至原子尺度连续解析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动态演变机制,定量关联其构效关系。这些原创性研究成果为突破高效稳定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瓶颈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开辟了微观结构精准调控的新路径。

黄兴老师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出三重进阶路径的科学建议:首先,强调科学规划与行动导向。研究生应在明确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及时开展实践探索,避免过度追求准备完备而陷入拖延困境,倡导"实践-学习-优化"的螺旋式发展模式。其次,构建协同共进的学术交流机制。建议通过定期与导师进行深度学术对话、主动参与课题组学术讨论等方式,系统掌握实验技术要领与学科前沿动态,有效规避科研误区。再次,注重批判性思维与知识体系建构。倡导通过实验验证与文献研读形成个性化科研方法论,培养学术质疑精神与创新思维,逐步构建系统化的科研认知框架。此外,特别提出科研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强调通过合理分配科研时间与培养多元兴趣爱好实现压力调节,建议采用阶段性休整策略以维持良好身心状态,从而保障科研工作的长效推进。

活动现场,同学们围绕“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催化反应原位表征瓶颈”等问题踊跃提问。黄兴老师结合课题组在催化剂领域的攻关经验,建议青年学子“科研是思维与实践的对话,既要扎根理论构建系统认知,又要勇于质疑现有范式,保持好奇心与批判性思维。”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有温度、有深度的学术对话”有效启发了自己的科研思维,受益匪浅。

作为学院“党建+科研育人”品牌活动,“导师有‘化’说”已累计邀请7位国家级人才走进学生社区。未来,betway唯一官方网站教师将继续深入“一站式”社区,为学生开展学术导航活动,开启学研衔接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规划导向!